中新经纬4月4日电 题:欧洲提速充电桩建设,“中国模式”为何领先?
作者 申建国 华泰证券研究所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
近日,欧盟谈判代表同意在未来几年内在该地区推广充电站和加氢站,以推动摆脱燃油汽车。据报道,欧洲议会和成员国达成一项协议,到2026年,在主要道路上至少每60公里(37英里)安装一个汽车充电站,每120公里安装一个卡车充电站。随着协议实施,欧洲充电站料将加快建设,欧洲电动车渗透率和销量是否会迎来一波大幅上涨?
(资料图片)
充电桩的加快建设利好欧洲的新能源车销售。2021年欧洲车桩比15.4:1,远高于中国同期的6.8:1。根据德勤发布的《2022年全球汽车消费者研究》,欧洲和美国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顾虑主要为续航里程不足、充电桩数量不足、充电速度不够快等,可见欧美地区对充电桩的需求为更多的数量和更快的充电速度。但是因为欧洲本身新能源车保有量和渗透率基数都比较大,所以我们认为不会有很大幅的上涨。根据我们预测,欧洲新能源车市场未来将稳健增长。考虑欧洲高通胀及供应链短缺问题,预计2025年欧洲销量或达380.76万辆,对应的2022-2025年的CAGR(复合年均增长率)约为16%。
此外,欧洲各国间公共充电桩分布很不均匀。主要原因是欧洲的充电桩市场整体起步较晚,成本较高,所以建设的进度目前看来较慢。整体表现如下:第一,欧洲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起步较晚,充电桩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,导致充电桩数量和分布不均衡。第二,欧洲国家的地域和人口分布不均匀,部分地区的充电桩需求较低,还有部分地区的充电桩建设受到规划和许可等问题的影响,导致充电桩安装进度缓慢。第三,欧洲国家的充电桩标准和认证要求较高,增加了充电桩制造和进口的成本和难度,导致充电桩供应不足。
不过随着欧盟政策转变,欧洲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,预计未来几年,欧洲国家的公共充电桩建设将迎来加速期。
从中欧对比来看,目前中国的充电桩建设水平较领先。具体原因,一是克服了建设协调的难度,因政策的支持,各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协调较好;二是商业模式逐渐成熟跑通;三是车桩比发展迅速。按安装地点分类,目前中国以私人充电桩(随车配建充电桩)为主。截至2022年10月,在充电桩保有量结构中,私人充电桩占比64%,公共充电桩占比36%。按充电技术分类,目前中国公共充电桩以交流桩为主,直流占比有望提升。截至2022年10月,在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中,交流桩占比58%,直流桩占比42%,相比2018年底提升5个百分点,随着行业日益提升的快充需求,公共充电桩中直流占比有望提升。
欧洲市场公共充电桩则以交流桩为主。根据IEA(国际能源署)数据,截至2021年,交流桩保有量为30.7万根,占比高达86.2%。但是欧洲充电桩的国家间分布非常不均匀,接近50%的充电桩集中在荷兰(约9万根)和德国(约6万根),欧盟充电桩保有量最低的国家塞浦路斯共和国仅有57个充电桩,体现出欧洲各国之间充电桩发展差异较为显著,充电桩建设进度出现分化。公共直流桩占比10%左右,且充电桩充电功率普遍偏低,100KW以上的高功率直流桩仅占6%。
当然,充电桩也并不是越多越好。充电桩的数量要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(市场需求)来判断。中国市场人口密集,新能源车辆较多,规模效应好,预期未来公共车桩比为2-2.5。而欧美人口稀疏,预期公共车桩比为6-10。充电桩的建设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,如技术限制、技术水平、政策支持、运营效率等。另外,不能只看充电桩的绝对数量,直流桩和交流桩的比例也需均衡。
充电桩密集度形成的规模效应能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。目前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大部分仍存在里程焦虑的问题,因此当充电还不是特别方便的时候,肯定会影响电动汽车的普及。充电桩的建设运营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,缓解用户里程焦虑,增加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满意度,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。(中新经纬APP)
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,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,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。
责任编辑:宋亚芬
关键词: